土党参最爱是原味——读《人间情味》-家教诊疗师

最爱是原味——读《人间情味》-家教诊疗师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曾师从沈从文,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老爷子1997年就离世了,《人间情味》2010年出版,是他的散文集,分为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美景、人间深情四个板块。由于是散文集,有些篇幅中的细节有重复,也有些经典之前在别处读过。没读过他的小说(事实上就没读过什么小说),他的散文甚是有趣,文字朴实无华,乍读不像大家之手,如话家常,一口气读下来,余华东说不出的舒畅。

汪老爷子好用短句,利落,干净,特别合胃口!
例如: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风流奸商,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城里的市街都已犁为耕地狼爱似火,种了庄稼。东北城墙,犹余半壁耿萨。城墙虽是土筑的,但很结实pivix,厚约三尺。稍远,右侧,有一土墩,是鼓楼残迹,那应该是城的中心。林则徐就住在附近。
他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口吻似随意又寓意深刻,像冬日里午后的阳光般温暖,似春日里雨后的春雨般清新,如幼年时母亲的怀抱般安稳,恰假期中湖畔的夜晚般悠闲。如果说张爱玲的文字是糖醋小排,那汪曾祺的文字就是清炖排骨,没有繁琐的步骤孙闻竹,也没有复杂的调料,仅靠葱姜和盐,就激发出排骨最原始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读着读着,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他横躺在龙爪槐的横枝上,用酱牛肉和榨菜配小说;陪他在昆明感受泼水节,欣赏淡紫色的波斯菊;跟他一起往达茂旗品尝汪着血水却毫无膻味的“羊贝子”;羡慕他拥有以兄弟相称且充满童趣的父亲刘虞佳。
他的散文勾起太多回忆,也引起太多共鸣。最爱《泡茶馆》 :
“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土党参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版纳鱼螈,像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
有一个陆姓同学,是一怪人豪门契约冷婚,曾经骑自行车旅行半个中国。这人真是一个泡茶馆的冠军。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挟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我也喜欢泡,不过不是茶馆,而是咖啡馆。曾经有一段日子特别热衷于逛各种咖啡厅、咖啡馆,甚至为了参差咖啡特意跑了趟武汉。见得多了,慢慢沉淀,深感最有味道还是有规模的咖啡厅,相对于小巧玲珑、个性鲜明的馆儿而言,咖啡厅有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更新鲜的咖啡豆、更完善的设施、更周到的服务。
只要走进咖啡厅赛车小子,闻到咖啡的芬芳,听到打泡机的低吟,看到精美的拉花,心情就瞬间明亮起来。若是有临窗的位置那就太完美了,若是没有,角落或是有射灯的地方也是极好的。点一杯咖啡,配一份甜点,看看书,听听音乐,写写东西,都好。累了就停下来,静静观察身边的人。斜左方一对闺蜜,面前摆着咖啡四重奏的女孩(行家啊)一直说个不停,自信的表情不像倾诉,给建议的面儿大杜小啦。斜右方一对情侣,男孩一直在看书,打手游的女孩突然掉起泪疙瘩,男孩只是默默的帮她擦。左边一位外国中年女性,一边看笔记本电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沙拉,女强人,工作狂。右边妈妈带着女儿,女儿写作业,妈妈看手机,彼此不交语。身在人群中,却又好似与人群隔绝,可静思,亦可做人群的观察者,很玄妙。如果时间充裕,我也能像陆同学一样泡一天,现在的咖啡厅都提供简餐,连吃饭时间都不会离开。
好散文就像好咖啡厅,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舍不得太快读完,想留到疲累的时候放松精神,可偏偏文太美,拿起来就放不下。幸好,大师虽已去,留存的好作品可以随时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