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个人计划漫漫康藏路(3)情歌故里康定-德次仁的自留地

漫漫康藏路(3)情歌故里康定-德次仁的自留地
大班下学期个人计划沿着318国道从泸定往西三十几公里就到了那个“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的康定。这首歌本是当地的一首民歌,又被称为“溜溜调”。“溜溜”的本意是狭长,正符合康定城区的形状描述。究其原因在于康定城南北两面皆为大山阻隔,受地形限制,城区布局只好沿着山谷东西向延伸,呈狭长状展开。
1947年,“康定情歌”由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并在国内迅速走红,而后又从国内传唱到了国外,“康定情歌”从此红遍了全世界。
说什么好呢?在我看来,“康定情歌”虽然好听,跑马山实在让人失望搜标网。如果你想去康定体验天苍苍、野茫茫的远方情怀,我建议你就近找一个大操场;如果你希望到跑马山上携爱人之手,自拟张家大哥和李家大姐孙语晨,在一朵溜溜的白云下,含情脉脉地回头重温那高亢悠扬的情歌,那么KTV的音响效果恐怕感觉更好。当然,跑马山上的游客依然很多,包括供人照相的马匹和牦牛。在旅游业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人熟知的景点大抵都会陷入俗不可耐的境地。所以当地人都说来康定不去跑马山后悔,去了跑马山后悔一辈子。各位看官,去不去跑马山全由您自个决定,反正我几次路过康定是一次都没动过去跑马山的念头。
时至今日,康定城区已由最初的建成区2-3平方公里发展成沿着亚拉河,折多河一线布局延展的一个东西长达近5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
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康定市为甘孜州州府所在地,现城区人口约十万人左右。但逼仄的地形限制了康定的发展,站在跑马上放眼四望,很多高楼大厦就只能建在山脚下,一旦遭遇山洪爆发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实际上,前两年康定已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泥石流,那时大部分城区的马路都被泥石流掩埋,幸好当时没有人员伤亡,但也给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敲响了警钟。
故名思意,“康定”这个地名的寓意是“康区安定”,“康区“是藏族古代地理区划的名称,“康”即“边”,康区就是古代藏区的边缘地带,其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州除泸定外,凉山州木里县等。
康定城位于三山耸峙的深谷中,形势与泸定类似,开门见山,不可仰视龙闯中原。若抬头观山,三山之中除了东面的跑马山因歌而名,其余都名不见经传。询问当地人,答无名山,让人啼笑皆非。当然有山必有水,折多河沖击而下,砰然有声。周凯旋河不宽,约十米左右,然水势之急骤唐鹤德近况,只见白浪不见绿水,从城中央扬长而去。那浪头,让我想起飞扬跋扈这个词。
康定城面积不大,却汇聚了世界上众多宗教,既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寺庙(如红教寺庙金刚寺,黄教寺庙南无寺),也有天主教的天主堂,新教的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道教的道观,还有本地的关帝庙,郭达将军庙等。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相处,没有冲突。因为这里是民族交汇地区和商业中心小李杜是谁,人们为了做生意就必须敞开胸襟,海纳百川朱真芳,接纳吸收各种文化,正所谓和气生财。
康定的商业是在古粮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乾隆年间平定西藏后,清政府在川藏大道沿线的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萨,日喀则等重要的交通要道上设立了很多粮台,用以军粮转运,以备战争之需。这些粮台后来逐渐发展称为粮食贸易市场,一些随军官兵庶出庶出,驿卒,营屯士兵及家属就在当地落户经商,从此生根发芽。
茶叶是康定运往西藏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这里的茶叶大多来自雅安,称为“边茶”。关于边茶的制作和物流,邢肃芝在其著作【雪域求法记】里回忆道:“大多数康藏茶商因为气候和语言的关系,只到康定而不来雅安。大茶商每年到康定买一次茶,每次采购成千上万驼茶叶。每驮约五十斤,用生牛皮打包,接缝的地方用猪血涂抹,防止被雨淋湿。外包牛皮晒干后,就用牦牛和骡马运往各地。每一个大茶商每次来康定时都带有大批的牲畜和夫役魅影修罗变,每个夫役身上都背着步枪或毛瑟枪,腰间还挂着一把腰刀,用来防盗。康藏地方,人稀地广,政府的势力有限,商人只好想法自己保护自己。”
康定另一个特色是著名的锅庄,据《康定县图志》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明正土司锡拉扎巴克被营官昌测集烈杀害,经四川提督唐希顺平定,土司之妻公噶袭职,其子坚参德昌自木雅移驻炉城,建垒营寨,置土目于此,所差侍贡,名曰锅庄。照此解释,锅庄则是明正土司下属土目派在康定的侍贡,其栖息之所,是为锅庄”。
随着明正土司的垮台,锅庄也失去了当初的功能,演变成过往客商路过康定时暂居的旅馆和客栈。据任乃强先生考证,康定共有四十八家锅庄,最大的有八家,称为八大锅庄。各地的客商都有其固定投宿的锅庄。一来二去,和附近的百姓人家日渐熟悉,于是在闲暇时分在锅庄里面和当地人一起歌舞,从而形成了锅庄舞。男男女女围成一圈,男女一唱一和,载歌载舞。常常通宵达旦花家姑娘。主人则用藏酒,牛肉干等物资招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锅庄的繁华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历史的时空中渐渐远去。然而锅庄舞这种独特的娱乐功能却广受藏地民众欢迎而保留了下来。逢年过节,重大活动,贵客来访,百姓们都会以一场盛大热烈的锅庄舞欢迎尊贵的客人。
“康定”历史上称“打箭炉”。据说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占据这片区域后,看到这里地势十分险要,又是交通咽喉,位置十分重要,便派出将军郭达率兵在康定建立制造弓箭的兵工厂,每日铸造箭头时炉火冲天,于是康定便有了“打箭炉”这个名字,因此康定又被称为“炉城“。今天的康定除了跑马山以外,还有一个郭达山,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郭将军孙彻然。
当年由康定进藏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出炉”或“出关”。由于汉藏两地人民语言差异巨大,生活习惯悬殊,汉族人到了藏区,言语不通宋文善,生活难以适应,犹如到了国外一般,因此称藏区为关外,故进康定称为“进关”金丹菲,出康定西门则称之为“出关”。
出康定城西不久即开始翻越折多山,折多山以西就是真正的藏区了。清朝的雍正帝之弟果亲王代天子巡游甘孜泰宁(即今天的八美/道孚一带)路过此山,曾写七笔勾对折多山进行描述:“万里遨游,西出炉关天尽头。山途穹而陡,水恶声似吼。四月柳条抽,花无锦绣,惟有狂风,不辨昏和昼,把万紫千红一笔勾。”极言其山穷水恶。然时移世易,康定现在已是人声鼎沸,市井繁华。跟泸定相比,不啻是大都市,满城都是如内地一般千篇一律的水泥楼房。然而异域风情依旧可见。

但据藏学专家任乃強考证,此诗格调低下,非果亲王所作,疑为后人假借。然而,现在的折多山山口成了一道风景线。过往行人,特别是来旅游的,都要在这里留影纪念。

80年前,一位来自江苏的汉族青年邢肃芝为了学习藏传佛法,告别温润的江南水乡。乘轮船由重庆溯江而上,踏上了赴雪域高原求法的艰辛旅程。光是从雅安走到康定就用了整整8天,旅途之艰辛自不必说。而随着雅康高速的即将全部贯通,从成都到康定将缩短至5小时以内。而未来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使成都到康定的旅程缩短至3小时以内,康定和内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