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直播灵性逃避的五个特征-超个人心理学

灵性逃避的五个特征-超个人心理学


有时会听说“灵性或灵修”的话题,但灵修是否会变成逃避呢?相信很多人有这个疑问。
布兰特-寇特莱特在其著作《超个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中谈到灵性:“灵性信仰和灵修是否能扩大我们的世界、拓展我们的可能性、增加自我价值感、支持我们、帮助我们与他人及与大自然连结王嘉鹏,并慈养我们?或是刚好相反。”
你在心里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
现分享布兰特·寇特莱特《超个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一书中关于灵性逃避章节的部分内容。

许多宗教反对理智,西方的黑暗时代是最明显的例子。大部分宗教甚至会反对灵性,宣扬独一的真理,郑翠萍压制其他形式的灵性。宗教虽然提供了充满希望及乐观的世界观,高举爱和真理的理想,同时却伤害了心灵生活的每一个面向:理智、感受、身体,甚至灵性本身。
这些文化和历史上的运动仍然对集体心灵很大的影响,当这些现象以个别的方式在特殊案主身上表现时,我们会从个人心理动力和灵修如何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所谓的灵性逃避孙鸣杰。
灵性逃避指的是以灵性观念掩饰逃避的防卫机制,这是维尔伍德率先使用的术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灵性逃避与灵性的物化及合理化作用有关,灵性的物化是邱扬·创巴采用的术语,指的是自我以灵性的外衣包装自己,但自我本身却一直没有改变;合理化是较传统的术语,指自我藉着压抑行动和感受来保护自己。
灵性逃避会采用灵性的语言和概念重新架构个人的问题,以掩饰压抑和防卫窦文博,这是一种超个人的合理化作用。
灵性逃避的特征虽然常常被形容得很有趣,甚至造成误导,但其实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灵性逃避采用的各种形式:
灵性逃避的特征
一、我不想表现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不想伤害别人张敏健微博。
这句话是一位学习团体历程的学生所说的,他以高度灵性的术语“不害”、“正语”来解释自己的逃避愤怒,也为自己逃避团体的密切互动找到借口刘乐飞。
别人回馈说尼飞彼多,他的愤怒其实会以嘲讽、冷漠、疏远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对此回馈大感惊讶,并表示愿意尝试用更清楚直接的方式表达愤怒,而不是在潜意识中间接地表达。

二、我不想挖掘过去,我想放下过去,往事已无法改变,我要活在当下。
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常有这种反应,把面对童年创伤的恐惧影藏在受人赞赏的“活在当下”。经过多年的压抑,一个人很难看见自己的过往并没有真的过去,刘涛直播而是以未竟之事或“有缺憾的完形”持续到现在。虽然往事确实无法改变,但我们与过往的关系,却可以在处理这些创伤的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改变道姑妙妙。
三、我只想原谅某某人,继续往前走巴比伦王妃。
宽恕在灵性和心理上当然都是健康的,但努力或强迫宽恕,却没有真的处理痛苦、伤害、愤怒和哀伤,就好像把护创胶带贴在感染的伤口上无赖群芳谱,伤口仍然会化脓溃烂。
处理过伤害和愤怒后,自然会产生原谅。如果强要原谅,就是以“放下”之名否认事实。不论儿时受虐、最近的争吵或任何情形,原谅都是处理之后的副产品,这种原谅是真诚的,是来自深层的反应天洋城4代,而不是埋藏真实感受的专制做法魔王拽妃。
四、我专注于在灵性道路后,越来越不执著于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和需要。
真正的不执著必须跟分裂和否认有所区别。经历许多内在工作之后,灵性上确实会逐渐产生不执著异界星辰至尊,但这个字眼经常被用来掩盖自己与真实需要之间的分裂,或是否认别人的自身情感生活里的重要性。
治疗经常揭露破坏性的原生家庭模式,案主在其中求生存的最佳选择就是退缩。这种理想是不执著于世界、超越人类关系的需要,这种理想对许多早年收到创伤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找到理由逃避亲密和自己对他人的需要。
五、我想对人心怀慈悲,献身于世上的慈悲行动。
关于内在发展的关注和外在的行动,在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心理-灵性成长最细腻的面向。普世大爱和慈悲服务的阴影面就是相互依赖曲阿小将,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很容易丧失自我艾斯凯尔,不再注意自我和自己的需求。当爱与慈悲服务的价值被用来否定自己的需求时,很容易产生怨恨和耗竭。
太急于追求灵性功课,也可能产生灵性逃避。从超个人观点来看妖魔军火商,整个人生确实具有意义和更大的目标,而追寻更大的意义也是值得赞赏的,但过于急切地把所有目标集中在灵性功课的探索,也可能成为逃避眼前痛苦的方法。
真正的灵性功课不在远方,通常就在痛苦、黑暗及困惑之中,往往只有在回顾时才能认清这些功课的真相,而且可能在数年或数十年之后,整个故事才有可能会展现出来。
还有一种较根深蒂固的灵性逃避形式,通常见于宗教的基本教义派人士。基本教义派可能是僵化的性格解构用僵化的信念来掩饰自己的一种方式,譬如心理学文献中有许多记录ca979,谈到心理治疗减轻及处理防卫机制之后,如何使人的信仰从严厉、苛刻、旧约式上帝转变成接纳、关爱的上帝形象。随着治疗的进行,使人逐渐以较不压抑的方式追随灵性道路。
刚刚改变信仰的人和最近体验到灵性开启的人,恐怕是最容易出现灵性逃避的实例。当人试图把新的灵性世界观放入生活时,甚至可以把它们的全心投入和灵性逃避视为一种发展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试图学习自己“应该”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了解自己的原貌。
以上内容节选自布兰特.寇特莱特博士《超个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Hi,请关注我们让超个人心理学融入你的生活!

长按心斋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