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战僵尸长平大战,赵军45万人秦军50万人,为什么赵括就是冲不出包围圈?-历史的舞台

长平大战,赵军45万人秦军50万人,为什么赵括就是冲不出包围圈?-历史的舞台

长平大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这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是赵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相比之下秦国国力大幅度领先于同时代各国,因此可以说这场大战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大战前后耗时3年,两国都堵上了全部兵力,秦军主将白起坑杀了战败的赵国军人45万,至此包括赵在内的各诸侯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因此也被公认为是战国局势的最后一个转折点,此战之后,秦统一中国基本只剩下时间问题。
这场战争留下了赵括“纸上谈兵”的笑谈,同时也让很多人不解,赵军45万人,秦军50万人,赵括怎么就冲不出白起设下的包围圈呢?

▲秦赵矛盾起因是上党地区的争夺,上党地区是一块战略高地,可以俯攻各国(长平是上党郡的战略要冲)
赵军冲不出包围圈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赵括自身的原因,如果廉颇领军,秦军绝对没有包围赵军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则是白起战术上的完胜,实现了等量包围,即用相差无几的兵力实现对敌军的合围。纵观古今,除了长平大战以外,也没人能做到了。
长平大战的起因是秦国攻打韩国,韩国被打的求和,并割让占领土过半的上党地区给秦国。上党这个地方是以现在山西晋城为中心的战略高地,共有17座城池,占领上党可以俯攻四方。韩王让郡守交出上党,郡守冯亭却把这个地方献给了赵国。秦国因此大怒,赵王也害怕,于是问平原君,如果白起打过来我们怎么办,平原君说虽然野战打不过秦国,但是廉颇守城很厉害,可以抵挡白起。此处赵王问的不是秦国打过来而是白起打过来怎么办,这就证明白起给各国国军造成的心里阴影相当大。

▲廉颇固守策略实际上是实力不济的体现,即便如此也接连被秦军攻破城池
赵王于是派廉颇守长平,平原君去接收上党。秦昭王非常生气,于是派王龁去攻打上党,王龁很顺利的就攻下来了,随后王龁继续进攻长平。可以说赵国接收上党这块地,又没有能力守住,实在是一大失误。我们都知道赵国国力强盛是因为胡服骑射的改革,这让赵国拥有了强大的骑兵部队,与魏武卒秦锐士相比有了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有缺点,就是赵军不善守。两次打败秦军的赵国名将赵奢就是把赵军的机动性运用的非常好,这样一支赵军在廉颇手上固然发挥不出全部战力。廉颇丢失了上党之后就在丹水东侧修建了两个大堡垒,然而在王龁的攻打下,西侧的堡垒很快就被打破了,只剩下东侧的堡垒还在坚守。廉颇连王龁都打不过,可见他的实力与白起也是相距甚远。此时赵王并没有换将的念头,因为廉颇虽然差劲,但是赵国没有比廉颇再强的了,赵王想的是议和。

▲蔺相如的病危让廉颇失去了后台支柱,因此轻易被换下
赵国想的是秦国不愿意议和,这么打下去是要灭掉秦国,其他诸侯国必然害怕秦国变得更强大,因此会来救赵国。秦国丞相范睢看穿了赵王的想法,热情款待赵国使者,摆出了议和的态度,于是各国便不愿意动兵来救赵国了。实际上赵国谋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赵王并未纳谏。廉颇此时倚仗秦军补给不顺利还在坚守,然而没想到秦国发动数十万劳逸修通了运河,粮食补给一点都不慌,反倒是在秦军的袭扰之下,赵军频频缺粮,廉颇的堡垒形式日益危机。
此时赵国面临了两个选择,第一是丢弃长平,这样做的后果是首度邯郸就直接暴露在秦军的威胁下;第二是与秦军决战,不求胜利,哪怕能以较为平衡的战损消耗秦军,日后秦军的威胁都会小很多,因为赵国实在是消耗不起了。

▲赵奢利用赵军优势两次大胜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赵括这个人的缺点很明显,赵奢评价赵括“兵魏吉英,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意思是用赵括领兵赵国肯定要倒霉的,但是赵王也不懂军事,于是这就成了秦军的机会。
当时他们粮草没有了。他得到粮草的方式只能有三个,第一打败秦军,第二撤回东壁垒,第三撤回邯郸。白起此时学习廉颇龟缩在西壁垒,兵力全部用在了截断赵军的粮道上了。攻,御战僵尸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白起用兵,可谓出神入化了。

▲这张图清晰的展示出赵括被包围在河谷低地无法突围的形式
赵括想的是我回身去攻击东壁垒,跟壁垒里面的冯亭夹击秦军,把堡垒夺回来就是了,然而实际情况是,白起从西壁垒出击,与横在赵括军与东壁垒之间的秦军夹击赵括,使他首尾不能相顾,而东壁垒里的5万赵军面临着丹水侧与绕后截断邯郸粮道的秦军的包围,根本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