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朱门论道藏中的音乐史料(上)-道教正一天师堂

论道藏中的音乐史料(上)-道教正一天师堂


通常所说的“道藏”,是指明代编成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也统称“明道藏”。正统道藏始编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刊印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续道藏编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正统道藏合刻刊行。1923至1926年间,涵芬楼缩印了此书;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又据此整理影印,装订为36册,题曰《道藏》。
这部《道藏》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共5,485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编排。三洞即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即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为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洞真部主要收录上清派经书,以太玄为之辅;洞玄部主要收录灵宝派经书,以太平为之辅;洞神部主要收录三皇文经书,以太清为之辅。这些书是道教经籍的总汇,也是道教音乐文献的主要库藏,值得从音乐史料的角度做一专门论述。
最近几十年,道教音乐研究蓬勃发展。先是有20世纪50年代杨荫浏等人对湖南、江苏等地道教音乐的调查,后是有20世纪80年代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圆玄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国际性的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到1994年,曹本冶主持“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将道教音乐的研究推向了更广阔的区域;其中成果最多的是白族、纳西族洞经音乐研究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科仪音乐研究。在道教音乐史研究方面,出现了陈国符《明清道教音乐考稿》、《北宋〈玉音法事〉吟(线)谱考稿》、《古歌考略稿》以及蒲亨强《道乐通论》等成果。在陈国符的论著中,“唱”、“举”、“吟”、“诵”等术语,《玉音法事》线谱所示吟法以及早期道教歌诀,均得到细致考证。
2001年,在日益兴盛的佛教音乐研究的召唤下,我们曾编成《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一书。现在,为配合更加深入的道教音乐调查,为支撑更加系统的道教音乐史研究,一部分类细致的《道书中的音乐史料》,实际上也是呼之欲出的。为了给这项工作提供理论准备,今特撰成本文。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早期道教音乐及其系统的形成
道教音乐是伴随道教的发展而形成的。当道教杂糅古代巫术、神仙方术、鬼神祭祀和医药、导引、养生理论等成为正式宗教之时,道教音乐也从古代的降神歌舞、傩舞以及与摄生、求仙等方士生活相联系的琴瑟吟谣中产生出来阎妮。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音乐逐步仪式化,成为教徒宗教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形成系统。据考察,其核心是风格较为稳定的科仪音乐,其来源则主要是与摄生、求仙等方士生活相联系的琴瑟吟谣。
关于早期道教科仪音乐的资料,集中见于北周时成书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和南宋蒋叔舆编纂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前一书有《仙歌》(卷20)、《诵经》(卷43)二品,后一书则收集了自南朝宋陆修静开始制订的各种斋戒仪范。根据这些资料,早期道教科仪音乐主要包括“仙歌”、“音诵”、“道赞”等三方面内容。

“仙歌”是早期道教科仪歌曲的托名,意思是仙人所作。这种托名习惯早见于佛教音乐故事。例如《法苑珠林》说曹植“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高僧传》说支昙龠“尝梦天神授其声法”,帛法桥“绝粒忏悔七日七夕,稽首观音以祈现报”,石勒建平中则“有天神降于安邑厅事,讽咏经音,七日乃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僧律禁用外道音声诵经,故新制梵呗要假托神话来表白它的出身。御朱门道教接受这一影响,为着清洗巫觋歌舞,在公元5世纪以前也创立了“仙歌”音乐。比如陆修静所撰《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即已将《步虚》等歌辞拟诸玄都玉京山上的仙人之歌。此经除《洞玄步虚吟》10首外,另载《太上智慧经赞》8首、玄师太元真人所授颂3首、太上太极真人等真人之颂4首、张天师咒颂4首——都是仙歌的文辞记录。从其中关于《步虚吟》的记载看,配合仙歌的仪式行为有叩齿、存想、绕行;从宋人所编《玉音法事》看,其曲调形式可以用声曲折谱加以记录。这就是说,道教是参考佛教梵呗建立自己的仙歌音乐的;“仙歌”是一种用于道教斋戒的音乐,主体上是声乐。
如果说“仙歌”属于歌曲,那么“音诵”就是一种吟唱;不过,“音诵”用音乐方式来做歌诵,有别于“直诵”。北魏明元帝神瑞年间,道士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戒》20卷,其残本又称《老君音诵戒经》。经中说到“音诵”与“直诵”的区别,又说:“道官箓生初受诫律之时,向诫经八拜,正立经前。若师若友,执经作八胤乐音诵。”可见音诵有引唱八遍(“八胤乐”)的方式。《无上秘要·诵经品》对这种音诵道经的方式做了详细记录。例如其中引《洞玄三元玉检布经》云:“行三元道,当讽诵其唱,求感至灵。”又引《洞真素奏丹灵六甲符经》云:“六甲降形,能常清斋咏诵灵音。”这表明道教音诵用于“三元道”、“六甲道”一类斋戒场合。《诵经品》所引,有《洞玄空洞灵章经》等十几种早期道经。从经中所谓“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道德五千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等语句可见,“音诵”、“仙歌”另有一个区别,即“仙歌”用于吟唱经文中的韵文,而“音诵”用于咏唱经文中的散文。

“道赞”是和“音诵”相近的吟唱,所以又叫“歌诵”;但它不同于“音诵”之用于诵经,而是用来表达道教威仪。例如东晋末年《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三洞弟子诸修斋法,皆当烧香歌诵以上,像真人大圣众绕太上道君台时也。”所谓“修斋”,包括“入斋堂东向向香炉祝”、“长跪鸣天鼓二十四通”、“上启”、“烧香祝愿”、“四向拜祝”、“转经”、“行十善念”、“拜章启颂”等科仪节次,是集体参与的活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对这一类赞道节目做了较详细的记载。例如此书卷37《赞道节次门》说到:开发节次、开经节次、进章节次、正斋节次、散坛节次都有道赞。在这些道赞中有《步虚》、《太上智慧经赞》等歌章,原见《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其来源即所谓“仙歌”;道赞中又有《启堂颂》、《唱道赞》、《三皈依赞》、《宿命赞》、《解座颂》、《三闻经赞》、《华夏赞》、《焚词颂》、《学仙赞》、《送五师》等歌章,其声曲折谱亦存于《玉音法事》之中。由此可见,“道赞”在吟唱方法上与“仙歌”相近,它是按功能而命名的歌唱品种。
天津道教正一天师堂愿为信仰、皈依和加入道教的信众提供服务和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18522914957微信同步

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文化,
是我们民族血脉的传承,
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鼓励与支持
来和我们一起感受道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