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第11期 - 农田基本建设 【农业志】-镇雄史志

第11期 | 农田基本建设 【农业志】-镇雄史志

欢迎关注“镇雄史志”
二、农田基本建设
镇雄位于黔桂地台西北,受古代侵蚀较小吕氏皇朝,故大区地形属于高山台地一类。其土壤性质多为泥性土华光玉之伤,粘性较大,特点是“酸”、“粘”、“瘦”、“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投工17993.18万个,挖土石方38202.33万方,对境内的耕作土壤进行治理,不断培养土壤肥力,保护水土流失。
治酸。由于长期淋溶作用,境内冲积水稻土、黄壤、紫色士,酸性都较重,其中冲积水稻士酸碱度为5-8,平均为6.7,紫色土壤酸碱度为4-7.5,平均为6.2,黄壤酸碱度为4-7,叶云凤平均6.6。为中和酸性,改善土壤结构,境内历史上的办法是烧石灰面地刘金迪,但过去数量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石灰面地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平均烧石灰91876.67万余斤,面地10-30万亩。
治粘。县内多为泥性土,粘性较大,通透性能差领主世界,耕作困难,容易积水成涝,尤其是白缮泥、死黄泥、小黄泥、大黄泥,多数都缺磷、缺钾、缺锌。这些地块除使用有机肥外谭雅文,每年平均施用氮肥18000吨,磷肥5000至10000吨左右。同时每年种绿肥50000至60000亩。
治瘦。境内各种耕作土壤中,除山脚或接近河边平缓地区的大泥,油沙土以及人工开发的水稻土肥力较高,有明显的团粒结构外,其余87.8%的土地是肥力低、团粒结构差的灰泡土、豆面土、白眼沙、砾子石以及死黄泥、小黄泥、白缮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培养土地肥力比较重视,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除增施农家肥以肥地外,还发动群众挖肥土面瘦地85474亩,1970年至1977年挖大窝塘装肥土967486亩,每年平均挖大窝塘120935亩。
治坡。全县大多数耕地均系在坡上垦出的台地、半台地、坡地。平地、窝凼地很少。由于植被破坏水没坪村,人工培植的肥力被洪水冲刷严重,一些地块的肥力一刮罄尽,顺山洪流入大河。除为数不多的冲积土和坡脚冲积物上发育起来的耕作土壤土质较厚外,其余大多数土壤耕作层都较薄。对这些土地不断加深土层,以固土、固肥、固水。同时,保护森林、草原,改台地、改梯田条田,减少洪水冲刷。至1981年底,全县人工深翻土地1787104亩(次),拖拉机翻犁土地125573亩,改石埂、土埂台地231986亩,改梯田、条田10071亩,平整土地26208亩,修防洪沟治理水土流失726000亩步小熙。
治涝、松土。讲究整地质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每年秋收秋种结束后,将闲田闲地通翻一遍李雪露,借凌冻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含养水分。海拔高的地区,土壤多为小黄泥、死黄泥、灰泡士,水分和空气处于矛盾状态,经干不耐涝,这一类地区恰恰易遭冷涝。矮山河谷两岸,气温较高,冷涝稍轻,伏旱为主要矛盾,而这一类地区恰恰又是不耐旱的沙地。陡坡地土层薄,需水而不保水,低洼麻塘地怕水而无法排水。对易洪之地开挖防洪沟,拦山堰;易旱之地挖塘蓄水浇灌;易涝之地通沟防涝沥青滴漏实验,打消水洞花宵道中,挖明沟,修暗沟,沟网纵横,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保持土壤水气平衡。至1981年底,共建排涝工程2000余件,永久性排涝48784亩,一般排涝工程年建年毁,自1968年至1981年十四年间,共排涝370 196亩,1975年至1977年治理水淹麻塘地19985亩。
本文内容摘自《镇雄县志》1987年版-第144页-第145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寻根启示
云南镇雄县的各位李氏宗亲宛瑜生病,大家好不计其庶!
我是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谱志文化研究会的李忠雷,现急需寻找本家之系李多云公之子李弥扬、李弥显后裔支系修理族谱,因本支来到贵州水城族谱失火。曾在解放前回遵义首县北隅里二甲石窝沱找到过李弥扬支系兑接族谱,因去的老辈人没有文化,凭记忆回来编了族谱,有很多地方无法连接,他只知道启祖从陕西泾阳县李家村大水井为记,先辈到云南从军战死于滇缅边关,李多云为避清朝通辑逃到遵义,而后迁居镇雄西里五甲陈家湾居住,李多云的三个儿子大房李弥扬迁回遵义,小的一房居住镇雄陈家湾叫李弥显,李弥扬生于乾隆二十八年,李弥章生于三十一年鬼四虐 ,李弥显生于三十五年冷宫凤后,从镇雄迁到水城的时间为道光年,前几年国家建设迁坟查到李弥章之子李文才墓碑记载,李文才生于道光年间娶妻任氏,我曾多次到镇雄高峰、母享、林口、五德、牛场、碗厂、杉树、木卓、坡头等地寻找过,但无音信。只要族谱上记载,有陕西籍,李家村的字辈,在最早有翠森,虞多弥文应景的宗亲就是本之系,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分谱起祖有李弥扬、李弥章、李弥显的就是本族,拜托史志办领导及各位李氏宗亲,帮助联系,若有消息直接与本人来电话,15597827888。
李忠雷致谢!
推荐阅读
【农业志】第7期丨温凉阴湿林畜粮作区
【农业志】 第9期 | 耕作制度
【农业志】 第10期 | 主要农作物栽培方式